藝術類 - 工藝類
購藏
登錄號:19920010013
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
玻璃工藝創作「雙人組」,主題是以二件幾何造形的抽象人物,組成有如雙人舞的互動,作者是玻璃工藝產業耆老王明標。從玻璃工藝的類型來看,是屬於熱端加工的徒手熱塑玻璃,以及後續冷端加工的處理。其工序工法如下:
第一、首先是上段珠狀球體的部分,先以實心的鐵棒從坩堝窯爐中,捲取適量熱熔狀態的玻璃膏,待稍冷定形後,從色堝(位於主坩堝兩側熔融有色玻璃的坩堝)中捲取紅色的玻璃膏,一邊旋轉鐵棒、一邊以報紙沾水來為玻璃球體整形,直到整體的造形有如正圓的球體。緊接著再進行嵌入金箔的加工,即預先在工作平台上備妥金箔,然後透過接觸與滾動的方式,將金箔包覆在球體的表面,再度捲取透明的玻璃膏,並以報紙沾水整形,完成嵌入金箔的作業。再來進行「夾頸」與鐵棒分離之流程,先以長夾在接近鐵棒處做出「夾頸」的凹痕,再以鑷子沾水滴在「夾頸」處,其後以刀背、鋼棒等工具輕敲,使得鐵棒與玻璃球體分離。然後以耐火手套將之放進徐冷爐中慢慢降溫,待降至常溫之後取出作品,透過研磨機與拋光機將底部研磨拋光。
第二、其次是中段長方體的部分,重複前述的工序工法進行熱塑的作業,不同之處在於所套的顏色改為色堝中的藍色玻璃膏,且所包覆的透明玻璃膏更加厚實;此外在徒手熱塑成形時,則以鋼板、沾水木板等輔助工具塑成接近長方體。
當塑形完成之後,再經由「夾頸」方式使之與鐵棒分離,然後以耐火手套將之放進徐冷爐中慢慢降溫。當降至常溫取出之後,再進行一道切割的程序,以確保長方體的筆直與平整,最後再透過研磨機與拋光機將長方體的六個面研磨拋光。
第三、最後是底部的圓盤,重複前述的工序工法,從色堝中捲取綠色的玻璃膏,趁其高溫熱熔的狀態,迅速地垂流在鋼板上,形成玻璃膏往外的積流。待玻璃膏逐漸固化定型之後,再藉金屬工具挑取,並以耐火手套將之放進徐冷爐中慢慢降溫。當降至常溫取出之後,再進行圓周外緣的切割程序,以確保圓盤的正圓造形,最後再透過研磨機與拋光機將周邊研磨拋光。
第四、當上段珠狀球體、中段長方體和底部圓盤等物件,均已拋光打磨等加工處理完畢後,最後則透過UV膠合(紫外線感光性接著劑膠合)的方式,完成作品結構的組合。
論及作品的主題「雙人組」,分別是由球體、長方體等構成的抽象人物,在圓形舞台上相互對視與動態對應,有如雙人舞蹈的肢體表演,隱喻成雙成對或正負陰陽的二元關係。有關作者王明標新竹市人,專長於水晶玻璃及脫蠟鑄造琉璃,與莊素華合力創辦「紫瑄藝術玻璃工坊」,致力於手工藝術花器、水晶玻璃藝術品創作,並將玻璃工藝產業落實在文化市場的行銷上,除了藝術創作榮獲多次的獎項記錄外,其設計產品更位居國內外展售會場上的精品。